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星期日
肝里“藏脓包”?警惕肝脓肿

2025-08-08

期次:32期版号:19作者:廖连线 龙丽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301次浏览[发表证书]

提到“肝脓肿”,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但听到解释就能明白:它就是肝脏里“长了脓包”。肝脓肿是一种由于细菌、寄生虫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导致的严重疾病。病原体侵入肝脏后,会引起肝组织坏死、液化并形成脓液腔隙,从而像一个隐藏的“定时炸弹”一样危害健康。虽然并不算常见,但一旦发生,往往进展迅速,若不及时处理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临床上,肝脓肿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细菌性肝脓肿,也是最常见的类型;另一种则是由痢疾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肝脓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多见。

肝脓肿的发生并非“无缘无故”,它往往是其他疾病或感染蔓延的结果。最常见的途径是胆道感染,比如胆结石、胆管炎时,细菌顺着胆道进入肝脏,逐渐形成脓肿。此外,阑尾炎、憩室炎等肠道感染也可能通过门静脉传播到肝脏;败血症患者的血流中带有大量细菌,也可能通过肝动脉进入肝脏;邻近器官如膈下脓肿、甚至手术外伤都可能直接波及肝脏。对于阿米巴肝脓肿,病原体则来自肠道,感染后随血液进入肝脏并形成病灶。可以说,肝脓肿往往是其他病情的“并发产物”,因此很多时候在它背后还潜藏着其他健康隐患。

临床上,肝脓肿的表现并不十分典型,起病时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的感冒或胃肠问题,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一些规律。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有时是持续高热,有时是弛张热,还可能伴有寒战与大汗。与此同时,右上腹常常出现隐痛或钝痛,严重时会放射到右肩、背部,走路或深呼吸时加重。许多患者还会有恶心、食欲减退、腹胀等消化道不适,全身状态明显下降,体重逐渐减轻。如果脓肿压迫到胆道,还可能出现黄疸。更严重的是,脓肿一旦破裂,脓液进入腹腔或胸腔,就会引发腹膜炎、胸膜炎甚至感染性休克,病情进展凶险。值得注意的是,肝脓肿的这些症状与肝炎、胆囊炎、胃病等容易混淆,因此当出现发热伴右上腹痛,特别是有胆道或肠道感染病史时,就必须提高警惕。

那么,得了肝脓肿该怎么办?确诊后,治疗必须迅速展开。抗感染治疗是基础,细菌性肝脓肿常常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培养结果明确后再进行针对性用药;阿米巴肝脓肿则需首选抗原虫药物如甲硝唑。若脓腔较大,单纯用药难以奏效,就需要在影像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把脓液排出,以减轻病情。极个别情况下,如果脓肿巨大、已经破裂,或者伴随严重并发症,就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切开引流甚至切除病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支持治疗也同样重要,包括加强营养、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血,帮助患者恢复体力。通过综合治疗,大多数患者是可以痊愈的,但康复期仍需坚持随访,复查影像学,确保脓腔逐渐吸收,避免复发。

相比治疗,预防肝脓肿显得更加重要。预防的关键在于“防感染、防并发”。首先,要积极处理原发疾病。胆结石、胆管炎应及时治疗,防止细菌上行感染;阑尾炎、憩室炎等肠道疾病不能拖延,否则病原体可能通过门静脉入肝。其次,要特别注意饮食与卫生。饮水要保证清洁,生冷食物要彻底清洗或加热,避免食用可能携带阿米巴包囊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增强体质同样重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和过度劳累;坚持运动,提升免疫力;饮食均衡,摄入足够蛋白质和维生素,增强身体修复能力。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人群,发生肝脓肿的风险更高,因此需要严格控制血糖,防止免疫力进一步下降。同时,避免酗酒、注意戒烟,也能减少对肝脏的损伤。最后,定期体检尤其重要。对于有胆道疾病或消化道病史的人群,应主动进行B超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肝脓肿是一种危险的疾病,它像是“藏在肝里的脓包”,一旦爆发后果严重。但只要我们做到重视症状、及时就医,就能化险为夷。要牢牢记住:反复发热合并右上腹痛时,不要轻易忽视;一旦确诊,积极治疗,抗生素和引流是关键;平时做好饮食卫生、控制基础疾病、增强免疫力,就是最好的防护。守护肝脏健康,实际上就是守护我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