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星期日
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及应对方法

2025-08-08

期次:32期版号:18作者:马娜沧州市中心医院732次浏览[发表证书]

婴幼儿腹泻是常见健康问题,多数孩子都会经历。这种症状虽普遍,却常令新手父母焦虑,尤其当伴随频繁排便和哭闹时。腹泻成因多样,可能由饮食不当或感染性疾病等引起。了解常见原因及科学应对方法,既能缓解家长焦虑,也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1.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

婴幼儿腹泻原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因素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秋冬季高发;细菌性感染如沙门氏菌多通过污染食物传播;寄生虫感染如贾第鞭毛虫多见于卫生条件差地区。非感染性因素包括喂养不当(过早添加辅食、食物过敏)、腹部受凉、抗生素使用等。不同年龄段病因有差异:6个月内婴儿以喂养问题和乳糖不耐受为主;6个月至2岁幼儿易感染轮状病毒;2岁以上儿童常见饮食不洁或食物中毒。需注意中耳炎、尿路感染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以腹泻为首发症状。

2.腹泻的主要症状表现

小儿腹泻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轻度3~5/日,重度10次以上), 粪便性状改变为稀水样、蛋花汤样或含黏液。不同病因的伴随症状各异:病毒性腹泻常先呕吐后腹泻;细菌性腹泻多伴发热、腹痛,粪便可能带脓血;过敏性腹泻与特定食物摄入相关。家长需警惕以下危险信号:持续高热、频繁呕吐、尿量减少、精神萎靡或烦躁、眼眶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以及血便或柏油样便,提示可能存在中度以上脱水或严重感染,需立即就医。特别提醒:6个月以下婴儿、早产儿及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儿一旦腹泻,应尽早就诊。

3.家庭护理要点

对于轻度腹泻且无脱水症状的孩子,家庭护理应重点预防脱水和维持营养:母乳喂养儿应继续哺乳并增加频次,配方奶喂养儿可暂时改用低乳糖配方,已添加辅食者可给予米汤、稀粥、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纤维及油腻饮食;口服补液盐(ORS)需按说明配比、少量多次喂服。护理时要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同时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尿量及体温变化,记录腹泻次数和性状。需特别注意:未经医生指导不要使用止泻药或抗生素,并让孩子充分休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处以防交叉感染。

4.预防措施

预防小儿腹泻需要采取全方位防护措施。首先,坚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能有效增强婴儿肠道免疫力,添加辅食时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单一到多样”的原则。其次,要严格把控饮食卫生,确保食物和饮用水清洁安全,避免食用生冷或存放过久的食物。日常需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包括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消毒玩具和餐具等。在疫苗接种方面,建议按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等免疫规划疫苗。在季节性防护上,腹泻高发季节应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气候变化时注意腹部保暖。若家庭成员出现腹泻症状,要做好隔离防护。对于有慢性肠道问题或免疫缺陷的孩子,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益生菌,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5.何时需要就医?

小儿腹泻多为自限性,但出现以下危险信号需立即就医:腹泻持续超过3天未缓解或加重;8小时以上无尿;频繁呕吐 无法进食进水;持续高热(>39);粪便带血或呈柏油样;出现嗜睡、抽搐等神经症状;重度脱水表现(眼窝凹陷、哭时无泪、皮肤回弹缓慢)。就诊时家长要详细记录并提供:发病时间、每日腹泻次数及性状变化、伴随的发热/呕吐情况、饮食摄入量和尿量变化,以及接触史。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便常规、血常规、电解质检测,中重度脱水患儿需静脉补液治疗。家长应保持理性,配合专业诊疗方案,切忌自行使用止泻药或抗生素,这些药物可能掩盖病情或导致不良反应。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是关键。

6.结语

小儿腹泻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处理方法,大多数情况下都能顺利康复。家长需避免过度紧张或轻视,掌握判断原则与护理技巧。日常注重预防,发病时观察症状,合理家庭护理,必要时及时就医。

注意腹泻是肠道自我保护机制,治疗重点在于防脱水、维持营养及对因处理。希望每位家长都能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这一常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