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星期日
癫痫病有哪些典型症状?患者自我护理方法有哪些?

2025-08-08

期次:32期版号:17作者:张明凤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 728次浏览[发表证书]

癫痫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的慢性脑部疾病,因发作形式多样、公众认知不足,常被误解或忽视。据统计,我国癫痫患病率约7‰,约1000万患者需长期管理。正确识别症状、掌握科学护理方法,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症状分类、自我护理、认知纠偏三方面,为普通群众提供专业且易懂的科普知识。1.癫痫病的典型症状分类与临床表现知多少?

复杂部分性发作多由单纯部分性发作进展而来,发作前部分患者会出现胃部不适、眩晕或幻听等先兆症状。发作时患者意识障碍明显,无法回应外界呼唤,核心特征是出现“自动症”——除常见的无目的咂嘴、搓手外,还可能反复整理衣物、开关门窗,甚至无意识游走、购买物品,部分患者会重复发作前的动作,如继续书写但内容混乱。发作持续1~5分钟,结束后患者意识需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才能完全恢复,清醒后对发作过程无任何记忆,仅残留头晕、乏力感,因发作时外观与“醉酒”或“走神”相似,易被误解,需结合发作频率和意识状态变化综合判断。

2.癫痫患者的科学自我护理策略

癫癫痫管理需“医养结合”,患者自我护理直接影响发作频率与生活质量,核心围绕“稳定神经状态、规避诱发风险、规范健康管理”展开。睡眠不足是重要诱因,需保证每日7~9小时高质量睡眠,避熬夜、睡前用电子产品,睡眠环境需安静柔和;饮食忌酒精、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多摄入含镁(坚果、绿叶菜)、钙(牛奶、豆制品)的食物以稳定神经细胞膜;运动选散步、瑜伽等低强度项目,避长跑、游泳、高空运动,运动时需人陪同,出现头晕、麻木立即停止。

3.癫痫认知误区澄清与规范就医指引

公众对癫痫的误解常导致患者延误治疗或遭遇歧视,需澄清常见误区,同时明确“何时就医、如何就医”的规范路径。

1破除四大认知误区

误区一:“癫痫是‘疯子病’,会遗传且无法治愈”。实则癫痫是脑部电活动异常疾病,与“精神病”无关联;仅有少数类型(如特发性癫痫)与遗传相关,且遗传概率低于5%;约70%患者通过规范用药可控制发作,30%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可达到临床治愈,并非“终身不治之症”。

误区二:“发作时必须撬开嘴巴塞东西,防止咬伤舌头”。此做法错误且危险,强行塞东西可能导致牙齿断裂、误吸窒息;正确做法是让患者侧卧,若患者牙关紧闭,无需强行撬开,发作时舌头多会自然后缩,咬伤舌头的概率极低。

误区三:“癫痫患者不能结婚生育”。癫痫患者病情稳定后(至少1年无发作),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可正常结婚;女性患者孕期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拉莫三嗪),多数可顺利分娩健康胎儿,无需过度担忧。

误区四:“发作后要立即叫醒患者”。发作后患者处于疲劳状态,强行叫醒会加重脑部负担,可能诱发再次发作;正确做法是让患者安静侧卧休息,待其自然清醒,清醒后可给予温水补充水分。

2明确规范就医指引

①首次发作后需立即就医:无论发作持续时间长短,首次出现意识丧失、肢体抽动等症状,需在24小时内前往医院神经内科或癫痫专科就诊,通过脑电图(EEG)、头颅磁共振(MRI)等检查,明确病因(如脑外伤、脑炎、脑肿瘤等),排除“假性癫痫发作”(如心理因素引发的抽搐)。

②定期复诊不可忽视:服药期间需每3~6个月复诊一次,检查血药浓度、肝肾功能(抗癫痫药物可能影响肝功能);若发作频率增加、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避免延误治疗。

③紧急就医指征需牢记: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拨打120: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未停止;24小时内发作超过3次;发作后患者持续昏迷、呼吸困难;发作时伴随头部外伤、呕吐不止。就医时需携带既往病历、用药清单,便于医生快速了解病情。

癫痫并非“洪水猛兽”,而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通过正确识别症状、科学自我护理、规避认知误区,多数患者可拥有与正常人无异的生活质量。公众需摒弃偏见,给予患者理解与支持,共同营造包容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