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星期日
性生活和盆腔炎的关系:这些高危行为要避免!

2025-08-08

期次:32期版号:10作者:易现玲广西博白县妇幼保健院 595次浏览[发表证书]

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等,是育龄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它的发生多与病原体感染有关,而性生活作为病原体侵入生殖道的重要途径,与盆腔炎的发病密切相关。了解性生活与盆腔炎的关联,避开高危行为,才能更好地守护生殖健康。

1.性生活为何会诱发盆腔炎?

从感染路径说起女性的生殖道本有一套自然防御体系:阴道内的乳酸杆菌能维持酸性环境,抑制病原体繁殖;宫颈黏液栓像“屏障”一样阻挡病原体上行;输卵管的蠕动和纤毛摆动也能帮助清除异物。但性生活可能破坏这套防御体系,让病原体有机可乘。性生活时,男性生殖器官可能携带病原体,无论是体表的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还是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都可能通过接触进入女性阴道。若此时阴道或宫颈存在轻微损伤(性生活摩擦可能导致黏膜破损),病原体就会突破黏膜屏障,沿着宫颈管上行至子宫、输卵管甚至盆腔。尤其是当女性免疫力较低时,无法及时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就会引发炎症反应:子宫内膜充血水肿,输卵管黏膜粘连,严重时还可能形成脓肿,这便是盆腔炎的典型发病过程。临床数据显示,有性生活的女性盆腔炎发病率是无性生活女性的3~5倍,而频繁更换性伴侣或有高危性行为者,发病风险更高,这也印证了性生活与盆腔炎的密切关联。

2.这些性生活相关的高危行为,正在“催生”盆腔炎

并非所有性生活都会导致盆腔炎,但以下几种高危行为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需格外警惕。不注意性生活卫生是最常见的诱因。部分男性在性生活前未清洁外生殖器,包皮垢或体表污垢中的病原体直接进入女性阴道;女性若未做好外阴清洁,也可能让阴道内病原体滋生。更需注意的是,性生活后立即冲洗阴道——有些女性认为这样能“防感染”,实则会破坏阴道内正常的酸性环境和菌群平衡,降低防御能力,反而让病原体更容易上行。

多个性伴侣或不洁性行为也需警惕。不同性伴侣携带的病原体可能不同,频繁更换伴侣会增加接触多种病原体的机会,尤其是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如衣原体、淋病奈瑟菌),这类病原体侵袭力强,更易引发急性盆腔炎,且治疗后复发率高。此外,初次性生活年龄过小也有风险——青少年女性生殖道尚未发育成熟,宫颈黏液栓防御功能较弱,黏膜更娇嫩,容易在性生活中受损,给病原体可乘之机。

经期性生活则是明确的“危险行为”。经期女性子宫内膜剥脱,子宫内有创面,宫颈口相对松弛,阴道酸性环境因经血稀释而减弱,防御能力大幅下降。此时性生活,病原体极易通过宫颈口进入子宫,在创面处大量繁殖,直接引发子宫内膜炎,进而扩散至盆腔。不少女性经期性生活后出现下腹剧痛、发热,检查后发现是急性盆腔炎,正是这个原因。

3.做好这几点,降低性生活相关的盆腔炎风险

首先要做好性生活前后的卫生管理。性生活前,男女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男性需翻开包皮清洁污垢,女性用温水清洗外阴即可,减少病原体携带。性生活后女性可再次清洗外阴,保持局部干燥,降低病原体残留风险。若暂无生育计划,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有效阻隔病原体传播,尤其是预防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对减少盆腔炎

发病有明确作用。

其次要规范性行为,避免高危情况。尽量保持单一性伴侣,避免与不明健康状况的人发生性关系;若性伴侣有尿道炎、生殖器异常分泌物等症状,需暂停性生活并督促其就医检查,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杜绝经期性生活,即使月经量少也需避免,待月经完全干净2~3天后再恢复,给生殖道留出修复和恢复防御功能的时间。此外,定期妇科检查也很重要。有性生活的女性建议每年做一次妇科检查,包括宫颈分泌物检测(排查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若发现感染需及时治疗,早期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如宫颈炎),能避免病原体上行引发盆腔炎。若性生活后出现持续下腹坠胀、疼痛,或伴有白带增多、异味、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结束语

守护盆腔健康,需从规范性生活习惯开始,做好卫生防护、避免高危行为、重视早期症状,才能在享受亲密关系的同时,筑牢健康防线。记住,盆腔炎的预防远比重建容易,每一个细节的重视,都是对生殖健康的负责。